電子報
2020.1
訂閱退訂

 我們看重「健全的生命品格」!

我們深信父母與師長的「言行榜樣」與「價值教育」,是培養孩子「生命品格」與「公民責任」的重要關鍵,可以引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看重全人發展的思考,與釐清價值後的審慎行動。 我們期許孩子在「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環境」、「人與生命信念」四個生命面上,都能建立優質的生命信念,作出優質的生命選擇,並且活出優質而健康的豐盛生命!
 
 
  最新消息 「109年性別平等教育優良教學方案甄選活動」即將正式公告,敬請密切注意真善美教學資源分享網網站公告
  教學資源 【10-12年級】【性教育】【教案】16-青春鑑定團
【5-12年級】【情感關係】【性教育】【影音】13-就這樣發生了:女生沒有說不要不代表要
【5年級-大學(含以上)】【青少年心理】【霸凌】【書籍】03-奇蹟男孩
  人物故事  ●本土女科學家 朱崇惠征服太空
  研究導讀 ●七年級生,你是如何「轉大人」的?從家庭脈絡看臺灣青少年的成長歷程
●面對霸凌,我們都需要被討厭的勇氣
●【47萬人基因研究】證實同性戀至少七成後天 推翻性學鼻祖的性傾向光譜假設
本期目錄 學術研究 ●兩岸三地青少年約會暴力盛行率及其與憂鬱情緒關係之探討
●網路霸凌面面觀
● Large-scale GWAS reveals insights into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same-sex sexual behavior
  專業知識 ●生理性別-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的交叉作用
  進修時間 ●【線上研習】2019性別教育論壇
●【專題演講】邁入成年期:臺灣青少年轉大人的社會脈絡與成長歷程(1999-2019)
  調查統計 ●愛滋病統計資料,2000-2018台灣 HIV/梅毒/淋病 感染趨勢,2019年台灣兒少遭受家長言語暴力經驗調查報告,第十屆108年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結果公布
  新聞集錦 ●家扶青少年赴日參與橄欖球交流 拓展國際視野、三歲以下幼兒有專責兒科醫師 明年起試辦五年…等相關新聞17則
 
 
最新消息

109年性別平等教育優良教學方案甄選活動」即將正式公告,敬請密切注意 真善美教學資源分享網網站公告

教學資源

【10-12年級】【性教育】【教案】
教案16-青春鑑定團
˙教學時間:100分鐘 (共2堂課)
˙本教案出自幸福e學園-教材百寶箱-高中職。
青春鑑定團透過四個活動:寶貝男女、性健康錦囊、青春大不同、彩繪青春,幫助學生認識生殖器官構造功能,並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以能促進生殖器官的健康、預防相關疾病的發生,並覺察自己在青春期階段前後身心發育的改變情形、檢視並澄清自我的身體心像,以增進對自我認識。更多資源

.................................................................................................................

【5-12年級】【情感關係】【性教育】【影音】
影音13-就這樣發生了:女生沒有說不要不代表要
吳弘和孟紜交往一年多,吳弘常想更進一步。這一天孟紜爸媽剛好出國,吳弘送孟紜回家到門口時吳弘想吻孟紜,剛好一位阿嬤經過看著他們,兩人只好各自回家。當天晚上,吳弘和孟紜都各做了一個惡夢,夢見兩人發生親密關係後的不同結果,兩人都被夢境嚇醒。第二天兩人見面,當吳弘想進一步時,孟紜很理智的跟吳弘說,還是先建立心理的親密關係。本片以故事劇情方式呈現,主要探討青少年性行為及性自主權。*影片相關資源(
媒材分析及使用建議表)(教學說明手冊PDF)(學習單)。更多資源

.................................................................................................................

【5年級-大學(含以上)】【青少年心理】【霸凌】【書籍】
書籍03-奇蹟男孩

命運對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但愛,讓生命化為不可思議的奇蹟!一個天生缺陷的男孩克服萬難、勇敢長大的感人故事。別人總是在他背後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有些是無心之言,但更多是惡意的嘲笑。他是奧吉,遺傳了父母極罕見的隱性基因,天生顏面殘缺,像有人用大鉗子把他的臉從中間壓扁。小時候,他不論走到哪都戴著一頂太空人頭盔,因為唯有躲在頭盔之下,才不會有人對他指指點點。十歲這一年,奧吉第一次踏進學校,進入霸凌盛行的殘酷青春期,成為校園中最容易被攻擊的目標。就在他即將融入學校之際,一場萬聖節的惡作劇把奧吉的自信打到谷底。惡作劇背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麼?他的抉擇,又將在自己及他人生命裡引爆什麼樣的危機與轉機?更多資源

.................................................................................................................
  人物故事

本土女科學家 朱崇惠征服太空
命運對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但愛,讓生命化為不可思議的奇蹟!一個天生缺陷的男孩克服萬難、勇敢長大的感人故事。別人總是在他背後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有些是無心之言,但更多是惡意的嘲笑。他是奧吉,遺傳了父母極罕見的隱性基因,天生顏面殘缺,像有人用大鉗子把他的臉從中間壓扁。小時候,他不論走到哪都戴著一頂太空人頭盔,因為唯有躲在頭盔之下,才不會有人對他指指點點。十歲這一年,奧吉第一次踏進學校,進入霸凌盛行的殘酷青春期,成為校園中最容易被攻擊的目標。就在他即將融入學校之際,一場萬聖節的惡作劇把奧吉的自信打到谷底。惡作劇背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麼?他的抉擇,又將在自己及他人生命裡引爆什麼樣的危機與轉機?更多故事

.................................................................................................................
  研究導讀

七年級生,你是如何「轉大人」的?從家庭脈絡看臺灣青少年的成長歷程
摘要:「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Taiwan Youth Project,TYP)研究計畫的主旨,在了解當代臺灣年輕世代的成長軌跡。」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伊慶春,在演講開場分享了計畫初衷:「美國青少年研究重視的往往是青少年吸毒、性關係等問題,但這是臺灣孩子的成長樣貌嗎?升學壓力、補習班或許才是他們第二個生活方式,因此我們希望建構本土化的青少年發展模式。」TYP 自 1999 年開始啟動,邀請中研院和各大學的社會科學學者共同參與。從 2000 年起持續追蹤當年的國一和國三學生,一路調查、訪問蒐集資料,探索他們從青少年階段直至踏入社會、甚至結婚生子的生命歷程。研究計畫跨越 20 年,宛如一段漫長的縮時攝影,跟隨這群七年級生從求學到踏入社會。多數人從青澀國中生,完成學業、找到工作,而後結婚成家、生育子女。他們的成長軌跡,伴隨這些「轉大人」的傳統指標運作,運作的場域多數是在家庭中完成。也因此,家庭結構深刻地影響了青少年成長歷程的發展。更多研究導讀

面對霸凌,我們都需要被討厭的勇氣
摘要:身為台灣青少年研究與犯罪學的翹楚,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吳齊殷研究員以社會學的角度,觀察青少年霸凌行為為何層出不窮?關鍵在於大人長久忽略的青少年之間錯綜複雜的「友誼網絡」特性。不同成長背景、能力與價值觀的青少年,會逐漸自成一群或遭排擠落單,而彼此為了在「班級」這個宛如社會縮影的「縮小版社會」中競爭「社會地位」,「霸凌」行為其實是模仿大人踩著別人往上爬的社會化行為。更多研究導讀

【47萬人基因研究】證實同性戀至少七成後天 推翻性學鼻祖的性傾向光譜假設 
何謂天生同性戀?在生物學的世界,天生包括了確認基因的影響,令到荷爾蒙、腦部等部位受到某種改變,引致生來就受同性吸引。這種生理機制的確立,意味著幾乎毫無例外地會是同性戀。直到今日,這個先天的機制仍然謎團重重。下文將解說近日最新研究,回答這些問題:"檢驗基因,可以確認一個人的同性傾向嗎?"、"如果有同性戀基因,會有家族遺傳嗎?"、"同性戀是完全天生的嗎?"、"同性戀的相反是異性戀嗎?"、"與同性戀相關的基因,同時影響身體甚麼部份?"、"有同性行為的人,與哪些性格特徵相關?"。更多研究導讀

.................................................................................................................
  學術研究

兩岸三地青少年約會暴力盛行率及其與憂鬱情緒關係之探討
本文旨在探討不同的華人社會中,青少年經歷約會暴力的盛行率及其與憂鬱情緒之關係。研究對象是在兩岸三地(台灣、香港、上海)就讀國、高中的青少年共3,138位(來自42個學校)。抽樣方法採用兩階段式的分層隨機抽樣。測量工具是自我報告式的問卷調查,其中包括「約會暴力量表」與「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表」。結果共有31.7%(N=994)的研究參與者表示曾有交往的經驗;平均開始交往的年齡為13.7歲。台灣青少年的施暴盛行率為22.5%;受暴盛行率為29.9%。香港青少年的施暴盛行率為32.2%;受暴盛行率為42.7%。上海青少年的施暴盛行率為22.5%;受暴盛行率為49.2%。兩岸三地在施暴與受暴的盛行率上有顯著差異。香港青少年有較高的施暴盛行率;上海的青少年有較高的受暴盛行率。此外,t檢定結果顯示約會暴力受害者的憂鬱程度顯著地高於沒有受暴經驗者。結論發現,兩岸三地青少年施暴與受暴的盛行率高,亟需情感教育以及約會暴力防治方案。更多研究與論述

網路霸凌面面觀
近年來,由於科技的發達,網路霸凌成為新興的社會問題。網路霸凌主要是使用社群網站、電子郵件、聊天室、手機短信、相機圖片、即時通訊及部落格等技術作為霸凌手段,並故意和重複地對不能輕易保護自己的人,進行攻擊或挑釁,主要採取直接霸凌和間接霸凌兩種形式。因此,為了解目前網路霸凌相關研究議題,本研究以系統性文獻回顧,蒐集Web of Science核心合輯資料庫中關於網路霸凌的研究,探討網路霸凌涵蓋的主題,包括:霸凌與網路霸凌的定義、網路霸凌與傳統霸凌之間的差異、網路霸凌的管道和形式、網路霸凌的原因、網路霸凌的角色、網路霸凌有關的性別比較,以及網路霸凌其他相關因素之探討;其次是介紹網路霸凌預防之相關研究。最後,本研究透過網路霸凌的相關文獻研究結果,發展網路霸凌的預防性策略與計畫之實施,並對在教育上的涵義提供具體的建議。更多研究與論述

Large-scale GWAS reveals insights into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same-sex sexual behavior
Twin and famil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ame-sex sexual behavior is partly genetically influenced, but previous searches for specific genes involved have been underpowered. We performed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on 477,522 individuals, revealing five loci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ame-sex sexual behavior. In aggregate, all tested genetic variants accounted for 8 to 25% of variation in same-sex sexual behavior, only partially overlapped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and do not allow meaningful prediction of an individual’s sexual behavior. Comparing these GWAS results with those for the proportion of same-sex to total number of sexual partners among nonheterosexuals suggests that there is no single continuum from opposite-sex to same-sex sexual behavior. Overall, our finding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genetics underlying same-sex sexual behavior and underscore the complexity of sexuality.更多研究與論述

.................................................................................................................
  專業知識

生理性別-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的交叉作用
「生理性別」(Sex)乃以生物學為基礎來定義性別;「社會性別」(Gender)則是指社會大眾對於不同生理性別者的特質、角色與行為表現的期待。兩者之間可能會有交叉的影響。閱讀全文  
更多專業知識

 

.................................................................................................................
  進修時間

 【線上研習】2019性別教育論壇
2019性別教育論壇以「十二年國教課綱」為主題,邀請莊明貞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退休)、汪履維教授(國立台東大學退休)、高松景助理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這三位參與課綱制訂的引言人,帶領我們一起探討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領域課程所面臨的挑戰與因應。

【專題演講】邁入成年期:臺灣青少年轉大人的社會脈絡與成長歷程(1999-2019)
社會學研究所 伊慶春特聘研究員主講。探討研究調查臺灣年輕成人的發展,包括從學校到職場的轉換、結婚與否?單身與成家,到為人父母?婚前懷孕或婚後生育的考量,及與原生家庭的關係─過去20年來的家庭經驗、三代之間的互動等等。試圖由家庭、教育和社區三方面的交互影響作一全面性檢視,以提出影響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的重要結構性、關係性與規範性因素。

 

.................................................................................................................
  調查統計
愛滋病統計資料:危險因子統計表 & 年齡別統計表 & 最新統計月報
2000-2018 台灣 HIV/梅毒/淋病 感染趨勢

2019年台灣兒少遭受家長言語暴力經驗調查報告(兒福聯盟)
第十屆108年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結果公布 ( 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 
.................................................................................................................
  新聞集錦
家扶青少年赴日參與橄欖球交流 拓展國際視野(2019.12.15)
青少年流連社群媒體,美研究:易有心理健康問題(2019.12.18)
兒童色情網站剋星「蛛形綱」:加拿大研發爬蟲通報工具,成功阻斷兒童色情內容散布(2019.12.24)
嬰兒、孕產婦死亡率 雙飆高(2019.12.16)
三歲以下幼兒有專責兒科醫師 明年起試辦五年(2019.11.03)
「可以不要再救我了嗎?」醫:不應只將病童意見視為叛逆(2019.12.20)
保護未成年學習環境安寧 噪音超標加倍處罰(2019.12.20)
家扶公布2019年度十大兒保事件 托嬰施虐首入榜 (2019.12.18)
提早發現兒虐 全國1萬1596家基層診所動起來(2019.12.09)
亞太逾4億人營養不良 造成兒童發展遲緩(2019.12.12)
新興菸品害兒少 菸害防制法修法109年重來(2019.12.24)
電子煙自治條例草案 兒少、孕婦禁吸(2019.12.18)
電子菸煙霧刺激眼球 研究:乾眼症風險增4倍 (2019.11.23)
美國電子煙致死累計18人 董氏基金會呼籲盡速完成修法 (2019.10.04)
口腔癌仍嚴重 籲請政府單位重視初段預防、訂立專法(2019.12.03)
每百人就有一人吸毒 企業拒毒出新招 (2019.12.03)
育兒臨時外出救星 照顧者不再分身乏術(2019.10.25)

 

 
▲TOP
 


©2012 真善美教學資源分享網
2013年8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本網站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負責維護建置。
2013年8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本網站獲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補助。
2016年11月1日起,本網站由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維護建置。